企業資料攜出、輸入管制

防止機密資料外洩造成企業損失

企業資料管控不足,內憂外患恐引發資安危機!

台灣許多企業對內部資料的攜出與輸入缺乏嚴格管控,導致多起資料外洩事件。以某知名材料製造公司為例,一位高階主管利用職務之便,將產品配方與製程等營業機密重製到個人行動硬碟中並帶出公司,導致價值近20億元的商業機密外洩。此外,某政府機關因未嚴格控管隨身碟的使用權限,內部人員攜帶被植入病毒的隨身碟在內網使用,導致多台電腦中毒、敏感資料外洩。

企業若未妥善執行資料存取管制或訂定管理規範,極易成為資料外洩的溫床,無論是別有用心者或是資安意識薄弱的員工,都可能成為資訊洩漏的關鍵破口,不僅重創企業形象,更可能造成巨大的營業損失。

落實資料存取管制,降低資安威脅、符合法規規範

資料存取是工作中常見的行為,無論是專案執行、跨部門合作,行政作業需求,都需要在不同設備、系統或人員之間傳輸資料。許多人習慣使用隨身碟、外接硬碟等個人裝置,或透過雲端空間來存取資料。然而,若未依據職位與職能設置權限,或未實施分級管理與重要資料加密,企業便容易面臨資料外洩的風險。因此,建立完善的資料存取權限管理及保護機制,不僅能有效降低資料外洩的可能性,還能減少企業遭遇損失或法律責任的風險。

資料傳輸-保護機敏資料安全

保護機敏資料安全

避免公司重要的研發資料、銷售策略、客戶名單和財務數據等外流導致企業生存受威脅

資料傳輸-防止內外部威脅

防止內、外部威脅

防止不肖員工將資料外流圖利,以及降低駭客入侵竊取資料進行勒索等風險

資料傳輸-避免營運損失

避免營運損失

資料外洩可能造成企業聲譽下降、營業秘密被對手獲取或要付出額外成本(如法律訴訟或賠償責任)

資料傳輸-符合法令及相關規範

符合法令及相關規範

符合法令規範,如ISO27001及上市櫃資通安全管控指引明訂企業應建立機敏資料存取控制及適當的防護措施

全面盤點部門資料,依敏感度進行分類與分級

各部門都掌握著不同等級的機密資料,建議先依分類和分級標準來界定其敏感程度,全面盤點所有機敏資料,無論是紙本或電子檔案,並詳細列出使用情境和對應的交流對象。接著,設置嚴格的存取權限,並對涉及營業機密的資料實施加密和追蹤等防護措施,確保資料安全,防止任何非法管道取得受保護的資料。

機敏程度分類並分級

公開資料

不涉及機密或個人隱私,無需特殊保護措施,如宣傳資料、產品手冊和新聞稿

內部資料

僅供公司內部使用,不適合公開發布或外流,但洩漏後的風險相對較小,如公司內部通訊錄、一般內部報告

機密資料

包含商業機密或敏感訊息,若洩漏可能對公司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失或影響,如客戶名單、銷售策略和內部財務報告

高度機密資料

極為敏感的內容,洩漏可能對公司造成重大損失或法律風險,如未公開的財務數據、商業計畫

限制級資料

這些資料受到嚴格保護,僅限特定人存取,洩漏會對公司造成嚴重影響,例如醫療紀錄、金融數據

極度機密資料

此為最高級別的機密,洩漏將對公司核心利益或個人安全造成重大威脅,如企業核心技術、敏感的法律文件或談判資料

制定存取權限並強化防護措施,保障機敏資料安全

在現今高度數位化的工作環境中,資料在攜出與傳入過程中經常涉及敏感信息的安全與資安問題。為有效管理機密資料,應從多個面向入手,包括權限管控、資料保護、資安防護以及員工教育訓練,並採取多層次策略以確保安全與合規,全面保護企業資料的安全性。

政策制定

資料使用政策:

分類哪些資料是機密的,制定如何存取,攜出和傳入的合規流程。

員工合約與 NDA:

員工必須簽署保密協議 (NDA) 來確保敏感資料不被非法攜出或共享。

防護措施

資料加密:

資料攜出前應進行加密,尤其是透過 USB、外部硬碟或網絡傳輸。

資料防洩漏 (DLP) 系統:

實施 DLP 系統來監控和控制敏感資料的流動,防止無意或非法的資料外洩。

VPN 和防火牆:

透過安全的 VPN 進行資料傳輸,並使用防火牆來過濾可疑的流量。

政策制定

權限管理:

僅允許有必要的員工存取特定資料。

審查記錄:

對所有資料的傳入和傳出進行詳細的審查和記錄,並定期檢查異常情況。

資料分類

資料分級:

對企業資料進行分類,區分敏感資料與普通資料,並根據其敏感性實施不同的安全措施。

標籤與追蹤:

對敏感資料加上標籤,並使用追蹤技術來監控其流向。

員工教育訓練

定期陪訓:

對員工進行安全意識培訓,使其了解資料攜出的風險和合規要求。

社交工程演練:

幫助員工識別釣魚攻擊、社交工程等威脅,降低被詐騙風險。

加強資料攜出輸入管制